如何让革命浪潮的宏大命题,融入一部给孩子们看的戏剧?如何用百年前的革命精神感染当代的青少年?2022年,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,少共国际师成立89周年,原创青少年励志舞台剧《少共国际师》为致敬先辈,应运而生。
在舒缓的和声中,穷孩子追忆起失散的父亲;在活泼的童谣中,小红军追逐嬉戏;除了多首原创歌曲,还有昆曲、偶戏、傩戏面具等多种艺术形式加入,如泣如诉……5月20日晚,青少年励志剧《少共国际师》在温州鹿城区文化中心进行了首演,赢得了观众的好评。
那抹属于战斗青春的红色
曾经,有一支红军部队,70% 都是共青团员,全师指战员平均年龄只有 18 岁,很多的小战士在入伍时也才十四五岁,还没有枪高,这就是红军史上大名鼎鼎的 “少共国际师 ”。1933年8月,为粉碎敌人的“围剿”,保卫革命根据地,中央红军组建了一支由青少年组成的特殊部队——“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”。
舞台上,这段艰苦卓绝的历史被重现。 孩子们一边作战,一边还得修碉堡、挖工事,风里来,雨里去,没有人叫苦。在炮火的洗礼中,最终成长为合格的革命战士。
剧本中有一些类似梦境的段落或具体,或抽象,有的是真的做梦,有的是霎那间的内心视像。表演将结合肢体呈现,面具运用等形式,让抽象的梦境呈现出写意的效果;然而对于具体角色的内心示象则是写实的,六名主要角色都拥有鲜明的时代特征、独特的角色立意,他们在舞台上呈现出各自鲜明的角色特点,传递真实的角色情感。
“对于中小学的孩子们而言,过于严肃的红色戏剧可能缺乏吸引力,但这部剧所表现的是他们同龄人的故事。让孩子们看到在上世纪的艰苦岁月中,一群与他们年纪相仿的少年是如何从野孩子们成长为革命战士。”该剧的导演傅蕾表示,希望这部剧能让今天的孩子们明白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。
《少共国际师》中的温州身影
《少共国际师》还有一些温州元素,女战士“月儿”出身梨园,一段永昆“一唱三叹”,感人至深,推动了剧里高潮部分。月儿的扮演者季雅雯是越剧专业,但为了演好《少共国际师》,特地找了老师学了永昆唱腔,一直不停练习。
《少共国际师》汇聚了浙话最年轻的一批演员。值得一提的是,有3位主演都是温州人,梁想想、张着盛、蒋雨虹分别扮演了刘小六、李学杰、曾松宝。其中,梁想想和蒋雨虹这一次都是反串,演十三四岁左右的小男孩。
梁想想将莽撞少年六子的成长过程演绎得一波三折,丝丝入扣。“六子是一个旗手,正如剧里反复出现的‘人在旗在,人倒旗不倒’精神一样,他不仅战胜了敌人,更是战胜了自己。”“松宝”蒋雨虹告诉记者,她是第一次反串,她觉得打开内心,贴近人物角色很重要,松宝原来是一个乞讨的小孩,生活特别苦,但他还是一直自强不息,还会吹唢呐。排长“李学杰”张着盛则表示,李学杰是一个见不惯富人对穷人的压榨和欺凌,从地主家庭“逃离”的少爷,在他的记忆中一直有一个红军帮助穷苦百姓的画面,也是他心中所向往的那一抹红色,所以加入红军队伍,他们在打打闹闹过程中成为了挚友。少共国际师还见证了特殊时期孩子们珍贵的友谊。
听温州孩子谈“少共国际师”
“在题材上,这部剧不再局限于童话和神话,而是瞄准了真实的历史题材,讲述一群少共国际师的孩子在战争年代浴血成长的故事。没有神仙妖怪,没有王子公主,没有魔法和超能力,一群质朴坚强的小红军在困苦环境中成长,向今天的孩子们传递着理想、勇气和信心。”有话剧爱好者给出了“真实、热血、励志”的评价。
“请党放心,强国有我!”在演出最后,温州市少年艺术学校少先队员们加入了舞台,一起发出铿锵有力的呐喊,震撼着全场观众,台下响起了一阵阵掌声。历史证明了,只要有信仰、有理想、有组织、有先锋队,我们中国的青年,就是全世界最朝气蓬勃、最有战斗力的青年。《少共国际师》在温的上演,让今天的孩子学习到了不怕牺牲、坚韧不拔的红军精神。(戴卓蕾)
来源:浙江学习平台 温州晚报
作者单位:温州晚报